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休闲 >  >> 
留给雷军造车的时间不多了!小米业绩大幅下滑,全力押注造车梦?
来源: 有价值      时间:2023-04-27 21:57:51

每天新鲜+优质+原创的商业财经报道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小米曾经一夜暴富的传奇难以重现。曾几何时,小米以低价高配置等战略一举成功,短短6年时间即跻身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生产商,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一匹黑马与投资界的宠儿。然而,时移世易,小米如今却似乎陷入发展瓶颈,2022年更是出现业绩滑坡,令人不禁担心——小米能否重现昔日辉煌?


(资料图片)

事实上,眼下的小米已经面临转型考验。手机主业表现持续低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也步入疲软期,这使得过去依靠“价格杀手锏”迅速崛起的日子已不复再。与此同时,小米却在加紧布局电动车产业,希望能再创辉煌,但电动车市场已是红海,新进入者较难取胜,这也增加了小米成功的难度。可以说,小米如今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主业难以再度高速增长,新业务又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这使得小米实现第二次腾飞的道路充满荆棘。在这关键时刻,小米究竟该如何破局前行,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小米内部面临的难题,也是投资者与消费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01——

小米去年业绩大幅下滑

小米面临转型考验,电动车梦能否成真?2022年,小米业绩出现较大幅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其中营收同比下滑14.7%至2800亿元,净利润也大幅下降61.4%至85.18亿元。业绩下滑主要由智能手机业务表现疲软与造车业务高投入共同作用引起。作为小米核心业务的智能手机表现尤为糟糕,出货量和营收均大跌20%以上。在主业难免遇冷的情况下,小米却在加速推进电动车业务,2022年研发投入已达31亿元。

小米“深耕主业,渐进式创新”的发展理念似乎被电动车野心所淡化。事实上,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接受度不高,给新入行者带来巨大挑战,小米能否在押上重注后取得成功,令外界存疑。

一方面,小米主业业绩滑坡,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净流出,筹资性现金流也呈现净流出状态,显示其经营环境与融资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如果电动车高昂投入无法产生预期收益,不仅会加剧现金流压力,也会损害品牌与信誉,对小米形成“双重打击”。

另一方面,小米504.38亿元的高额存货,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存在一定跌价风险,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其本已不甚理想的毛利水平。如果电动车投入难以抵消,甚至超出存货减值的损失,小米的财务状况恐会雪上加霜。 总体来看,小米电动车业务进展过快,投入过度乐观,面临较大经营困境。如果市场反馈不及预期,难以达成收支平衡,不仅会进一步削弱小米财务实力,也可能影响其品牌价值与未来发展。

在主业表现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新业务投入应审慎进行,避免过度行动以致风险增加。小米需避免重蹈覆辙,审慎推进电动车业务。在市场环境内外双重压力下,应聚焦主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与用户体验;同时控制新业务投入节奏,避免过快膨胀团队与资源,以防范业务风险。

——02——

留给小米造车的时间不多了

首先,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小米电动车难以找到清晰的定位和销售方向。如果主打性价比做大众市场,必然面临被大厂如比亚迪、特斯拉挤压的风险;如果要做高端市场,小米品牌富有“低端”印象,难以构建高端形象,也面临其他高端品牌的竞争。其次,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主流市场阶段,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这不利于小米等新品牌。

小米电动车业务推进过快,风险显现 小米集团宣布进军电动车领域并不久,但业务推进速度之快令外界担忧其隐藏巨大风险。2021年4月,雷军宣布小米将在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开发智能电动车。仅一年时间,小米已完成对深圳美佳电动车厂的收购,组建了由全球汽车业高管组成的核心团队,最先量产的车型“Modena”也已展开零件采购。然而在欣赏小米的行动力之余,也需理性分析其业务发展现状与潜在风险。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极其激烈,消费者需求也从早期“新奇”转向“实用”,这使小米难以找到清晰的产品定位与销售方向。如果主打性价比扩大销量,又会面临低利润甚至亏损的风险;如果做高端定价,又难以撼动已建立高端形象的品牌,还会受其他新势力品牌的竞争。

品牌在现阶段进入汽车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其次,小米手机业务表现持续低迷,现金流增速放缓。但造车业务投入巨大,需要持续大量资金支持,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小米的财务压力。鉴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动车业务难以快速实现收支平衡,若主业没有大幅改善,难以长期支撑。这也意味着,新业务短期内存在较大亏损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危及公司财务安全与品牌美誉。

再次,相较其他品牌,小米电动车在产品力与商业模式方面都处于劣势。虽然小米 smartphone 業務表現依舊低迷,但已經培養一定的規模與消費體驗能力。但从零开始的电动车业务,无论是产品设计能力、生产管理、市场运营,还是服务体系等方面,都需要长期积累与磨合,这也是新进入者难以逾越的门槛,容易在产品与服务上出现问题而遭致巨大亏损。综上,小米电动车业务发展过快且投入过度乐观,隐藏较大风险。

除非市场反馈超出预期,否则难以在短期内达成收支平衡,这不仅会影响小米财务与品牌,也可能冲击公司管理层信心与股东信任。在主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新业务进展应审慎与缓慢,以免风险过快累积造成较大损失。小米需要避免重蹈覆辙,审慎推进电动车业务。在双重环境压力下,应聚焦主业提高竞争力,同时控制新业务投入节奏,防止过快膨胀造成不可持续运营。

——03——

全力押注造车能否成功?

首先,作为小米主要收入来源的智能手机业务遭遇较大困境。2022年全年,小米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9.9%至1672.17亿元。特别是第四季度,该业务收入更是下滑27.3%至366.72亿元,创近两年新低。小米手机业务下滑一方面源自外部环境。近年来,国内手机市场持续饱和,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首次低于3亿部,下滑13%创历史最大降幅。这使得小米等手机品牌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与客户流失风险。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周期延长,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与创新要求也在递增,这增加了小米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难度。其次,小米高投入的造车业务也成为其盈利的负担。2022年,小米研发费用增加21.7%至160亿元,主要用于造车业务。但新车要到2024年才能正式量产,目前来看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这加大了小米的成本压力,影响其盈利表现。面对手机业务下滑与造车业务高投入双重打击,小米采取措施控制成本与风险。

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通过裁员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近2800名员工,主要在手机部门与互联网部门。同时,小米将优化门店结构,提高单店销售业绩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尽管外界对小米发展充满担忧,但也有分析认为,造车业务对小米来说是必要选择。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与增长点,这有利于小米实现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

但是,鉴于市场竞争激烈,成功的难度也较大,小米需要持续努力且审慎行动。综上,小米2022年度经营面临较大压力,手机业务疲软与造车业务高投入共同作用,导致其业绩出现较大幅下滑。虽然采取措施来提高效率与控制成本,但2023年仍需聚焦主业,提高产品与运营竞争力;同时审慎推进新业务,避免过快扩张带来的损失,这些举措将有助小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但鉴于市场环境复杂,成功转型的困难也比较大,小米还需持之以恒,谨慎行事。只有深耕主业,新业务发展才可能茁 壮。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