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有余,新华保险董事长李全和总裁张泓的任职资格于4月中旬正式获批。
近年来,新华保险高层变动颇为频繁,四年内三度换帅。2019年1月,时任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辞职。2019年8月,刘浩凌当选新华保险董事长,2021年1月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随后,由徐志斌接任新华保险董事长,去年9月同样因工作原因辞职。同天的另一份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选举李全和张泓分别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的议案。
市场密切关注新华保险的人事变动,本质上也是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关心。2022年,新华保险营收净利双降,多项经营指标出现下滑,尤其新业务价值在五大上市险企中降幅最高,达59.5%。
(资料图)
“李张配”就位后,能否在逻辑重构、深度调整、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担负起新华保险“二次腾飞”的重任?
新业务价值缩减
过去一年,人身险业仍处于深度转型期,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市场营销拓展难度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等诸多因素,造成行业资产端与负债端同时承压。
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22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30.99亿元,同比微降0.2%;归母净利润实现98.22亿元,同比下滑34.3%。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新华保险表示,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情况下,2022年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资收益减少导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变动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新业务价值是衡量保险公司业务增长质量和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2022年,新华保险实现一年新业务价值24.23亿元,较2021年的59.8亿元大幅收缩近六成;新业务价值率降至个位数,仅为5.5%;内含价值也由2021年的2588.24亿元,同比下滑1.25%至2555.82亿元。
事实上,从行业总体来看,头部险企在新业务价值提升方面均面临不小的挑战。除新华保险外,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360.04亿元、288.2亿元、92.05亿元、26.6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9.6%、24%、31.4%、17.3%。
新业务价值两位数下滑的背后,是近年来保险代理人的持续流失。一直以来,代理人都是拉动人身险新单保费与新业务价值增长的主要力量。而随着人海战术逐渐失灵,各险企出于主动或被动的原因,人力加速锐减。
截至2022年末,新华保险个险营销员人力19.7万人,较2021年末减少19.2万人,同比下滑49.4%;月均合格人力4.5万人,同比减少50.5%;月均合格率1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过去几年我们的队伍下降幅度比较大, 不是我们不关心他们,也不是不想留存他们。说句心里话,我们是希望这些队伍能跟着我们熬过这样一个‘寒冬’的,能够跟着新华继续成长,但流失依然是巨大的,因为没有业务、没有收入。”在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兼总精算师龚兴峰感慨道。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放开后,人力大发展带来的新业务价值红利已经消耗殆尽。随着客户认知的快速提升,保险公司依靠渠道影响力贩卖人情的销售模式难以为继,渠道质量短期难以迅速提升以满足客户升级后的保险认知,而产品供给对客户的吸引力有限,限制行业增长。
拐点来了吗
“2022年我们制定规划的时候,认为2022年至少应该比2021年情况好,但实际的发展跟我们的预期有比较大的差距。”新华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全坦言。
他表示,去年受到最大冲击的是个险团队,银保和团险队伍总体是增长的。自2019年起,新华保险加大了对银保支持的力度。数据上,新华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银保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11.3%,团险渠道稳定增长,短期险保费26.85亿元,同比增长4.6%。
但放眼未来,个险渠道依旧是新华保险的核心渠道。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强调,公司在发力银保渠道的同时,将稳定销售人力队伍,提升绩优产能占比,为公司发展提供永续前提。“过去一年我们的总销售人力不断下降。客观原因是行业调整,主观是过往人力队伍‘虚高’,公司主动‘清虚’”。
王练文说,为了可持续长远发展,公司制定了三个步骤,分别是提产能、优结构和稳增长。过去一年新华保险人均产能同比提升超20%,今年一季度出单能力较去年同期基本翻倍,可以说产能提升呈现出可喜趋势。
尽管2022年上市人身险公司在新业务价值和人力规模方面双双下跌,但从人力结构和产能角度来看,转型的成效已开始显现。“相信2023年将是寿险业自身资源禀赋和积累的转型动能充分释放的开始。”李全表示。
截至4月28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一季报已披露完毕。今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65.49亿元,同比大增52.27%。其中,中国人保实现净利润117.21亿元,同比增长230%;新华保险实现净利润69.17亿元,同比增长114.8%。
那么,一季报带来的暖意能否在今年得以持续?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过去人身险行业渠道转型压力已基本释放完毕,当下高价值率保障型产品销售已持续降至历史低位,今后随着代理人队伍规模的逐渐企稳、绩优人力产能的不断提升、线下展业恢复助力保障型产品销售回暖,以及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炒停售”推动储蓄险需求的持续释放,2023年头部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速在低基数下有望实现集体转正。
在4月下旬的一场公开活动上,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国寿寿险总裁赵鹏指出,2023年,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复苏,寿险业也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行业又站在了一个关键节点。回升态势能否持续、能走多远?既有赖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中国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更需要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季度的价值增长主要是规模增长带来的,业务结构未得到明显优化。因此,相较规模,行业价值复苏仍面临一定困难。”赵鹏强调。具体来看,个险队伍规模仍未止跌回升,个人代理渠道保费增速仍未转正,远低于银行邮储代理渠道;高价值的重疾类产品销售没有明显改善,1至2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依靠续期才实现正增长;尽管年金险、两全险等传统寿险高歌猛进,但新业务价值率相对较低,且长期利率低位徘徊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对险企资负管理带来较大挑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津5月25日电 (王君妍 王在御)记者25日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获悉,在距深圳东南200多公里、水
(抗击新冠肺炎) 江西住院本土确诊病例清零 南昌全面恢复新冠疫苗接种 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随着24日2例住院本土确诊病例治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在25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24日,上海
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记者 孙睿)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在青藏高原最大中
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
X 关闭
X 关闭